人工養殖與野生動物的本質區別在哪里?-天然色素
--長江大學動物科學系 徐抗美
隨著人類對動物蛋白等營養的需求不斷增長,促進了全球養殖產業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飼料產業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全價飼料也不斷涌現。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發現雖然飼料技術快速發展了,但養殖的動物,不管是家禽、牲畜、還是水產品,他們無論是在色澤、口感、肌肉松緊度等方面跟野生的同類均無法相比,在市場定價上也有顯著的懸殊,人類在追求規;B殖的數量同時必須一定要犧牲質量嗎?養殖與野生動物的本質區別到底在哪里?
1.源于品種上的差異嗎?回答是否定的,越來越多的農戶發現即使是人工孵化出來的小雞,放到山上去放養,數月以后其趾蹼、雞脯肉明顯變黃,而且其下的雞蛋蛋黃色澤明顯增加,跟野生雞和野生雞蛋口感沒有差異。有很多的甲魚養殖戶也是將人工養殖的甲魚放大的池塘去喂養,兩年以后跟野生甲魚在色澤、裙邊、肌肉松緊度方面也沒有差異。這些事實充分說明野生與養殖動物的區別不在于動物品種和品系上,而在其食物或者生活的環境上。
2.動物的食物和環境,到底是那個因素影響了野生動物于養殖動物的差異?人們發現如果不給雞鴨喂人工飼料,而是模擬野生雞鴨食譜給予小蟲、草、以及小螺絲等,發現跟完全放養沒有多大區別,其趾蹼、雞脯肉明顯變黃,而且其下的雞蛋蛋黃色澤明顯為深紅色。給家養的甲魚投為活的小魚、小蝦等生物飼料,其裙邊、底板色澤、被板色澤、肉的松緊度沒有差異;給龍魚和錦鯉投喂鮮活的蝦米等,其色彩艷麗,活力強勁。這就充分說明養殖動物生活的環境是次要因素,自然的環境只是影響了其進食的數量和速度,影響了其生長的速度,并不改善其色澤、口感、肉質。根本原因還是我們的飼料工業不發達,沒有模擬出跟天然飼料一樣營養元素的產品。
3.那么人工飼料和這些動物的生物餌料到底存在哪些差異?大家也知道飼料的蛋白質主要來源于魚粉、豆粕,還有就脂肪、淀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配成全價飼料等,人們就在思考一定是某些元素在長期的加工和儲存的過程中丟失或者變質了。經過數年的研究終于發現了,天然蝦青素(ASTA)就是這樣一種物質,他不能被動物合成,必須來源于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被氧化掉,蝦青素的源頭是植物或原生動物,只有“蝦”食入這些水藻才能將蝦青素轉移到其體內,而其他的水產動物小魚食入蝦米再將蝦青素向上轉移,這樣才表現了動物的鮮艷顏色和充足的體力、更長的生命力,前兩點是動物尋找異性繁衍下一代的基礎。
我們可以想像,植物的鮮花要是沒有了色素,蜜蜂將難以發現,更是無法傳粉,植物無法繁衍后代。動物也是一樣,數萬年來自然界這些動物就是食用最終來源于植物的天然色素,不斷進化,這些天然色素給了他們鮮艷的色彩、充沛的體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讓他們繁衍后代直到現在,而所有這些類胡蘿卜素的色素在飼料的加工過程中都會被氧化掉。這就是人工養殖動物與野生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之一“天然色素嚴重缺少”。